马克思主义学院21级本科生刘俞麟
节物风光不相待,桑田碧海须臾改。疫情当下每一位河海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,在点滴日常中秉承担当的火炬。
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谈道: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,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、精神的整队。当追溯“青年担当”理念的源头时,浮现在脑海的便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川北小城——通江,以及那座默默守护着我的烈士陵园。
在我小学时,每每令我自豪的便是能周末前往城郊的王坪红军烈士陵园,担任一天的小小讲解员。展馆内我讲解着面前古朴的寻常摆件,徐向前将军的一块怀表、吴展参谋长的一架行军床,亦或是生活的一点一滴,无一不在见证着年轻的红军战士短暂却壮烈的一生。讲解完毕后,我常常前往陵园的最高处。在青山下,矗立着万余方墓碑,碑身洁白,唯有正面刻着一颗红星,朝向北方。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,这里的每一座墓碑,都无声诉说着中国可歌可泣的奋斗壮歌。这是革命先辈们的责任与担当。
从中共一大“实现民族伟大复兴”而来,百年大党走到了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;从周恩来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之行,华夏青年走到了时代最需要的节点上。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便有了“实现全人类解放”的理想,如今的青年却似乎成了大家口中的“躺平侠”、 “卷王”,多了浮躁和焦虑,少了踏实与行动。有人质疑,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接力棒能否由我们这一代人稳稳拾起?令人振奋的是,越来越多的青年努力摆脱冷气向上走,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、共同前进的一代,生逢盛世,肩负重任。“为了让更多人见到春天,有些人把自己化为了春天。”抗击疫情,一批批00后的白衣天使以生命赴使命,留下最美“逆行”的背影;“在洪水面前,哪有什么博士硕士,我们上了堤坝,都是保卫人民的战士!”面对汛情,国科大的抗洪战士的话语让人动容。
那位来自山区的小小讲解员,如今也坚守自己的梦想,学习与探索的足迹从川北到成都,再到如今我脚下的千古金陵城。从烈士陵园讲解员到成为h1>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宣讲团的一员,我像每个追光的少年一样,勇敢地追求每一个可以点亮的舞台,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真切的人民信仰情感用青春之声谱写。不断涌现的青年模范用知识拟合时代脉搏,用文字描绘美好前景,在自己的领域为“天下有溺犹己溺”的河海精神写下生动的注脚。
生斯长斯,爱斯佑斯,以河为信,我们共成长;以海为梦,我们同奋发。只有汇入国家事业的大海,涓涓滴流才能永不干涸,只有融入民族命运的山河,点点繁星才能无限精彩。新的百年正召唤我们年轻一代,秉承担当之火,书写属于我们水之子的青春荣光!